2017年6月26日 星期一

結緣珠頸斑鳩


2014年我們幾乎都沒在家,陽台的植栽雖有女兒偶而來澆澆水,但實際是呈半荒廢的狀態。2015年2月蘇老師出院回家後,因為身體仍虛弱,需要照護的工作很多,我無暇重整陽台的景緻。半年後,他較穩定,我自己也摸索到生活的步調,才又開始有心去關懷我的植物朋友。
基本上,學森林的我們,較喜歡小生境的營造,而非人工化的美化。


這是我在客廳外的陽台,位處六樓,建築上比五樓退縮約50公分,欄杆外即是退縮處,以溝槽呈現,可種植栽。
荒廢後,咸豐草及腎蕨成了主角。沒想到成了一個天然隱蔽的築巢聖地。


2015的七月間,我澆水時,不知有巢在,水一灌下,親鳥飛了出來,我連聲道歉,還沒覺知。第二天,又是同樣的情景,我才好奇的撥開草叢。哇,有巢,有蛋,才知,我家開了坐月子中心。


2015年牠在我觀察下,生了兩胎。2016年四月間牠們又來了,生了三胎,今年又來了,現在正在孵第三胎。
蘇老師的健康狀態漸入佳境,我得以為鳥兒拍照,記錄等。每天跟牠們打招呼,傳照片給友人成了生活的一部份,親友來家裡也會探頭與鳥互動,相當有新鮮感。女兒問我,都是原來那對嗎?我不知道,但以牠們從原來,知道有人來,會先離巢,到現在無視我的存在,任我拍照,看來是已經認同我,接納我了。應該是老朋友才是。
這個巢,只有在繁殖期,每年的四月至九月,牠們才會使用。
非時,牠們會每天短暫回來巡視家園,發出類似台語:吃卡霸,或派吃啊會死的通關密語。有時還在巢內窩窩,然後離去。說也奇怪,牠們回來的時間都在我唸經或聽經時,我跟蘇老師說牠們也來學法的。
繁殖期開始,牠們回來在巢的時間,顯然增加。每天不論早,中,傍晚都聽到牠們的通關密語,我會互動的也叫幾聲。不到一週,就看見親鳥窩巢,有時半天,有時一日後,就欣見巢中多了一個蛋。但不見親鳥踪影。


下蛋後親鳥不馬上就孵而是去覓食補充體力。
隔一天,通常是第三天,牠在窩半天後又再下一個蛋(如前圖已示),然後又離巢去吃台語所謂的壓腹餐,那是坐月子的首餐呢,要補足體力才行。
約半天後才開始為期三週不離的孵蛋。雌雄輪流。
下蛋時,孵蛋時,都是只有一隻親鳥在巢,另一隻大概勤於覓食或在我看不到處守護吧。當班時間約二,三小時。而且雄雌的方向不同,一隻偏愛朝外(南向),一隻朝內(北向),長期觀察都是如此,好像是面對面後才完成交班的。
三週後雛鳥破殼而出。



十天後才睜開眼。
幼鳥時,親鳥將其置於翼下,但漸長後,會在其旁,再大些,就不在巢的時間居多,因為幼鳥食量日增,親鳥疲於備食,奔波。




再十來天會震翅,會離巢四處走動,此時尚看不到頸部有珠頸的羽紋。


再四天會被親鳥逼促離巢,然後就不復返了。
下圖是我眼見長成之幼鳥奮力飛上遮雨棚架上的最後一瞥。


親鳥在幼鳥離巢後四天,開始下一胎之孕育。
四月至九月為繁殖期,可孕育三胎共六隻
一直以為幼鳥學會震翅後,是很無情的不回頭的鵬程萬里去了。
觀察了三年,才愰然。是被親鳥逼促離巢的。因為親鳥必需有空間再孵育下一胎。
成鳥在非繁殖期是不用這個巢的,但會經常來察看。
在幼鳥離巢前十天,親鳥忙於餵食,也不佔巢,幼鳥太大了,親鳥窩不了。回來也只能在旁另尋落腳處。
幼鳥會震翅,走出巢,在巢邊遊盪,親鳥只給四,五天的時間,就誘逼他飛離巢,然後隔三,四天,就又下蛋了。
錯怪幼鳥無情,原來是情勢所致。
或許人的世界,也有很多類似的情景,我們是要一再體驗,才真的洞徹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