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26日 星期一

結緣珠頸斑鳩


2014年我們幾乎都沒在家,陽台的植栽雖有女兒偶而來澆澆水,但實際是呈半荒廢的狀態。2015年2月蘇老師出院回家後,因為身體仍虛弱,需要照護的工作很多,我無暇重整陽台的景緻。半年後,他較穩定,我自己也摸索到生活的步調,才又開始有心去關懷我的植物朋友。
基本上,學森林的我們,較喜歡小生境的營造,而非人工化的美化。


這是我在客廳外的陽台,位處六樓,建築上比五樓退縮約50公分,欄杆外即是退縮處,以溝槽呈現,可種植栽。
荒廢後,咸豐草及腎蕨成了主角。沒想到成了一個天然隱蔽的築巢聖地。


2015的七月間,我澆水時,不知有巢在,水一灌下,親鳥飛了出來,我連聲道歉,還沒覺知。第二天,又是同樣的情景,我才好奇的撥開草叢。哇,有巢,有蛋,才知,我家開了坐月子中心。


2015年牠在我觀察下,生了兩胎。2016年四月間牠們又來了,生了三胎,今年又來了,現在正在孵第三胎。
蘇老師的健康狀態漸入佳境,我得以為鳥兒拍照,記錄等。每天跟牠們打招呼,傳照片給友人成了生活的一部份,親友來家裡也會探頭與鳥互動,相當有新鮮感。女兒問我,都是原來那對嗎?我不知道,但以牠們從原來,知道有人來,會先離巢,到現在無視我的存在,任我拍照,看來是已經認同我,接納我了。應該是老朋友才是。
這個巢,只有在繁殖期,每年的四月至九月,牠們才會使用。
非時,牠們會每天短暫回來巡視家園,發出類似台語:吃卡霸,或派吃啊會死的通關密語。有時還在巢內窩窩,然後離去。說也奇怪,牠們回來的時間都在我唸經或聽經時,我跟蘇老師說牠們也來學法的。
繁殖期開始,牠們回來在巢的時間,顯然增加。每天不論早,中,傍晚都聽到牠們的通關密語,我會互動的也叫幾聲。不到一週,就看見親鳥窩巢,有時半天,有時一日後,就欣見巢中多了一個蛋。但不見親鳥踪影。


下蛋後親鳥不馬上就孵而是去覓食補充體力。
隔一天,通常是第三天,牠在窩半天後又再下一個蛋(如前圖已示),然後又離巢去吃台語所謂的壓腹餐,那是坐月子的首餐呢,要補足體力才行。
約半天後才開始為期三週不離的孵蛋。雌雄輪流。
下蛋時,孵蛋時,都是只有一隻親鳥在巢,另一隻大概勤於覓食或在我看不到處守護吧。當班時間約二,三小時。而且雄雌的方向不同,一隻偏愛朝外(南向),一隻朝內(北向),長期觀察都是如此,好像是面對面後才完成交班的。
三週後雛鳥破殼而出。



十天後才睜開眼。
幼鳥時,親鳥將其置於翼下,但漸長後,會在其旁,再大些,就不在巢的時間居多,因為幼鳥食量日增,親鳥疲於備食,奔波。




再十來天會震翅,會離巢四處走動,此時尚看不到頸部有珠頸的羽紋。


再四天會被親鳥逼促離巢,然後就不復返了。
下圖是我眼見長成之幼鳥奮力飛上遮雨棚架上的最後一瞥。


親鳥在幼鳥離巢後四天,開始下一胎之孕育。
四月至九月為繁殖期,可孕育三胎共六隻
一直以為幼鳥學會震翅後,是很無情的不回頭的鵬程萬里去了。
觀察了三年,才愰然。是被親鳥逼促離巢的。因為親鳥必需有空間再孵育下一胎。
成鳥在非繁殖期是不用這個巢的,但會經常來察看。
在幼鳥離巢前十天,親鳥忙於餵食,也不佔巢,幼鳥太大了,親鳥窩不了。回來也只能在旁另尋落腳處。
幼鳥會震翅,走出巢,在巢邊遊盪,親鳥只給四,五天的時間,就誘逼他飛離巢,然後隔三,四天,就又下蛋了。
錯怪幼鳥無情,原來是情勢所致。
或許人的世界,也有很多類似的情景,我們是要一再體驗,才真的洞徹。

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

什麼是無齡感?


    經常在臉書上看到321班的同學展呈她們各式各樣的照片,都好美,都醉人。超過四十的女人,有未婚的,有已婚的,有失婚的;但看到的盡是她們在盡情享受生活的各種層面。掌鏡者很能抓準視角,被攝者放得開,或笑或思,或凝視鏡頭深情款款或遠眺他方若有所思,都那麼吸睛。其中也有自拍的佳作。
    好久沒有真正的拍照過了,尤其是人物的特寫。最近的二十年蘇老師拍我是背影多於正面的,我只是點綴畫面的路人甲,因為他鍾情於風景的介紹。直到好友淑如發出不平之聲:就算是記錄的簡介,也該有參與者的入鏡才是;他日回顧將更顯珍貴的。自此才會在簡報中,有我遠照的正面像。
    剛認識他時,可不是這樣,找到機會就拍,多的是特寫。當時他又因工作關係,在學校有幾乎是專屬的暗房,可以自沖自洗,節省很多成本。所以我比大多數的人幸運,未婚前就有堪比寫真集的個人照。
    昨日我心血來潮,傳了幾張以前的特寫照給學生及友人。果然,儲存四十年以上的照片,蓄積了能量。同齡的朋友回覆的較為平和。學生們可就不同,畢竟與授課時的形像是不同的。


 
 

    回響很多,但最多的是學生一致公認的,至今一直不變的燦爛笑容。看來能放開的,自然的笑,的確是我的註記了。於是小美有感的傳來一篇,令人激賞的好文,”什麼是無齡感",全文如下:

最近新詞“無齡感”傳遍了朋友圈,方式也逐漸成為時尚而廣為流行。它並非盲目地不服老,而是指一種心理狀態和生活態度。

“無齡感”的人,往往不為年齡所束縛,能夠在生活中始終保持活力,對事物充滿好奇並勇於嘗試,去追求活得漂亮,活得精采,不留遺憾。

“無齡感”,美國中老年人的生活常態,珍妮是一位普通的美國人,她60多歲的時候想給自己買輛新車,有人認為,她那麼有錢應該買一部凱迪拉克,但她說這是老年人才會喜歡的牌子。

如今珍妮快70歲了,依然學習中文,獨自去各國旅行。她常常有突發奇想,然後試圖實現,再然後放棄。

珍妮的與時俱進與對生活的熱情,讓周圍的人覺得和她沒有任何年齡代溝,這差不多是美國老年人的常態。

即便是年近古稀,依然看不到一點垂暮之感,
熱愛生活,接受挑戰,而這就是“無齡感”的生活態度。

“無齡感”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養老理念?詳細說來,“無齡感”生活是指在年齡增長甚至老去後,仍然保持一種不為年齡所累,如年輕時一般的生活態度。他們認為只要秉持對美好的追求,無論任何年齡都能體會到人生的樂趣。

事實上,“無齡感”也是人生最良好的心理狀態。“無齡感”的人總是在不斷往上走,閲盡人世,對一切依然保持足夠的好奇。忘記歲月流逝,像孩童一樣憧憬一切未知的降臨,努力實現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簡單願望。

“無齡感”的人,即使到了六十歲也絶不進中老年服裝店,在他們眼裡,那裡的衣服都奇醜無比;他們不愛聽不明不白的養生之道,不亂吃延年益壽的補藥,他們愛的是音樂,練的是瑜伽,玩的是自由行……

人一旦忘記自己的年齡,進入到這種“無齡感”狀態,無論到什麼時候,都還想學習,還想繼續進步,甚至會發現,人即使老了,年齡即使很大了,也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可怕。

事實上,過怎樣的生活其實跟年齡無關,而對於碌碌平生的我們來說同樣如此,不怕老,就怕衰,激情和精神的回歸才能重塑生活。

堅持“無齡感”生活的人有一種硬骨頭的品格,不跟年齡妥協,不跟現實妥協,不跟自己妥協。

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說“我是我自己的障礙”。除了自己,沒有東西能真正成為你選擇生活的障礙。

“無齡感”生活啟迪人生該有自己的生活態度。堅持向上的生活態度,超越年齡的限制。只要秉持對美好的追求,無論任何年齡,都能體會到人生的樂趣,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。

    看後一直在心中盤旋。終於更清楚的界定了它的範圍。身心靈都要無齡感是不恰當的。只有心及靈是適宜,而且可以比年輕時更奔放,不論是知識,體驗,見識,各方面的心智成長,越老是越走向精華的,它是年紀大反而是熟而強的。所以若自認年歲高而自我限制或萎縮,是很可惜的。
    但身體就不行。老化是自然的,體力不如前是自然的。統合能力的不協調也會發生,視力退化,齒牙不力都是很普遍的,如果無自覺而以無齡感處之,問題就難收拾了,尤其是新陳代謝的問題更是鐵齒不得,吃要絕對重配合年歲與體能。
    自信,熱情,好奇心,學習意願,主動,放開,不失赤子心,還要打從內心笑,笑,笑,就是我追求無齡感的基本功課了。

2017年6月11日 星期日

意外的挑戰


    0606去保養了開了近二十五年的愛車,0607順利的驗了車。0608因隣居易主,重新裝璜,吵到受不了,決定白天到外地避難。我們選擇到馬武督統一渡假村。帶了他汗濕要換的衣物,我洗三温暖的用品衣物,出遠門清理造口的道具,他要用的平板電腦…。反正自己開車,東西不怕多,只怕沒備足。

    很放心的開,反正才驗過車,也保養了;心情非常輕鬆愉悅。沒想到渡假村正在維修電路,沒冷氣要到兩三點才會正常。心想反正偏僻鄉野,自然涼也不錯,至少安靜,空氣好。
餐廳是不能開的大片玻璃,吃了一餐汗流夾背的套餐,太熱吃不多,打包很多。等到兩點半恢復電力後,結帳時被告知我的餘額是零,出納很緊張,我則老神在在,一定是復電,電腦處理不當。要她向總公司查詢,不久後,排除了問題,大家都安心了。

    例行在下午四點左右回家。車剛保養,冷氣很足,很舒服。遇紅燈停等時,感覺車有震動的現象,原以為是怠速轉速不足所致,不疑有他。開著開著,習慣掃描了一下儀表板,大事不妙,指針已衝到頂,先關了冷氣。馬上思考應變。離原來住森廬時的保養廠不遠, 先開去再說。祈禱保養廠開,老闆在。打開引擎蓋,白煙竄出,狀至驚人。水箱乾了,引擎也傷了。可憐愛車走了36萬5千公里,竟意外需獨自留置保養廠。

    李老闆送我們到大溪公車站。身上行李不少,用的,穿的,打包的食物。下午五點半上車,好久沒坐公車了,初到大溪沒買車時週週搭,二十四年多了。一路好多人,還好在起站上車有好位置坐。停靠站多,開到頂埔已六點五十分。好多人下車,轉搭捷運。我回過神時,才想到,我也可以轉乘啊。原先只想坐到台北再改乘計程車的。到永寧,公車開了十分鐘,捷運只一站。拿著大包小包下車,不得了,下到捷運,沒電梯,鴻傑辛苦的走下階梯,約四五層樓高。他不說苦,只說:原來捷運是挖這麼深啊!進站前,問了服務台,知道回家的路,安心很多。

    二老一路遇到親切的人,保養廠李老闆,四年沒上門,還認得車認得我們,跟我們談了老隣居最近的新聞。我擔心車修好還得遠來大溪取車不便,他一口答應要開到台北給我,真感謝。他派人送我們到大溪公車站,我找不到購票口,一問才知連台北市的悠遊卡都可用在桃園客運。採上下車均需刷卡以計算里程扣款的方式。就有這麼熱心的人,一一說明連上車要注意的事都很詳盡的指教。捷運的服務人員太親切了,清楚的說明,印象深刻。七點上捷運,才半個鐘頭就到家了。

    事件發生時,要不要馬上通知女兒是遲疑的,怕她擔心。評估鴻傑及自己的應變力後,我作了挑戰,決定用己力排解困難。這回的經歷增加了我挑戰坐高鐵的信心。事件的發生,又再次印證了無常,即便是剛保養剛驗車,都還是會有意外的。首要的還是要有敏銳的觀察,養成好的習慣,開車人要經常掃描儀表板,那是車與開車人的對話。事件的發生,讓我更覺平常要多結善緣,才會有貴人相助;要多修行,才會有護法神的提醒保佑。事件的發生,是給自己機會去接受挑戰,去提升自己的信心與毅力。

    鴻傑回來後,有累到,有受刺激到;從血壓較高及沈睡可看出。我直到午夜,他血壓回到正常值後,才休息。還好睡了一覺後,他一切正常。我也才向女兒報告詳情。







20170610緣自意外的挑戰的回覆

文好
謝謝你的分享你們的生活真的越來越精彩了  如果每個人在他的大限之期到來之前都有這樣像你們夫妻的「生死實習」  相信大家都會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  雖然「罩口」 (colostomy, 不知中文是否這樣寫?)帶給你們很多不方便  但你們應付突發事件都沒有因為這樣而手足無措  真令人羨慕你們的生活意境以及處變不驚的修養  希望你們能多與我們這些凡人分享開示!
其萬

賴兄:
謝謝你的讚美,回覆。
我所以記錄及分享,一直是抱著給人借鏡的心態。
和朋友一起見證生命力及意志力。
鴻傑的一段奇幻旅程,從有到盡乎無,又由此漸增回來。
非常有震憾力,有教育意味,那是課本沒有的。
尤其是很多佛經的說法,以前不懂的,現在漸漸分明。
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的目的都是在增長見聞。
見聞是要透過體驗及思索才能內化的,符合了信解行證的說法。
也更增加對以信,願,行為行事準則的座右銘。

我是幸運者,經歷了少數人才有機會體驗的人生,
在可流轉的識田中,它是我生生世世的珍寶。感恩!

更上一層樓!可喜可賀,但累的要命!
淑如

生命的韌性再次的顯現,也再次突破重圍而得回信心。為你們高興。走出家門,環遊小世界,真棒!
世英

哇!勇氣應戰!
              台灣人情!

      超越舒適,潛能無限。
 静玲

今年母親節,我開車載全家到台中為婆婆慶祝母親節,車子開到苗栗,突然抖動且聲音很大,腦中想應該是輪胎爆胎了,很幸運正好在苗栗交流道前,馬上慢慢地開下交流道,輪胎沒壞,胎紋也正常,打電話問保養廠的老闆,他判斷應該是輪胎變形了。
但是星期日又母親節,修車廠都休息,就在我停車的地方,有家輪胎行老闆竟然沒出門,兩夫妻正在吃午餐,我們麻煩他幫我們檢查輪胎,老闆腳不方便,卻很熱心的幫我們檢查,確定要換輪胎,他也正好有一個和我的輪胎相同大小的新胎,價格也不貴,沒有趁機敲詐,我滿滿的感謝,女兒們也齊向這對善良好心的夫婦道謝。
所以,當看到老師車子出現問題時,更能體會老師心裡的擔心和害怕,還有為了不讓師丈緊張,一定承擔了很大的心理負擔,還好這一切都在許多善良好心人幫助下,平安回到家了。感恩。
是的,平常多結善緣,才有貴人相助;要多修行,才有護法神的提醒保佑。謝謝老師,總在事件的發生,一一點醒事件緣由,讓我學會深思。謝謝您。
菊勤

辛苦了!計劃常常趕不上變化、凡事隨遇而安 、冷靜對應、坦然面對。凡事正面思考、每次的経歷會讓自己更成長。花若盛開蝴蝶自來、人若精彩天自安排。
雪兒

老師與師母您兩位真是有累到了,尤其是您又得照顧老師,又有一些行李要扛,從想像中我都幫師母捏一把汗。難怪師母常言多修行,廣結善緣,冥冥之中自有貴人相助。趕緊休息,您更不能累壞了。
勝任

謝謝分享 0609 意外的挑戰,出門㑹怎麼樣真的不知道。這種料想不到的事情大家都有經驗。
美瑛